EEWH
Online
  
                 

 

Greenery Indicator Description  

 

何謂綠化量指標
  所謂「綠化量指標」就是利用建築基地內自然土層以及屋頂、陽台、外牆、人工地盤上之覆土層來栽種各類植物的方式。

綠化量指標的目的
  綠化是現代居住環境品質最重要的指標之一,沒有綠化的城鄉規劃很難奢言「永續發展」的居住品質。若我們在居住環境中廣植花木,不但可怡情養性,同時促進土壤微生物活動,對生態環境有莫大助益。綠化被公認為唯一可吸收大氣二氧化碳最好的策略,有助於減緩地球氣候日益溫暖化的危機。因此本指標希望能以植物對二氧化碳固定效果做為評估單位,藉鼓勵綠化多產生氧氣、吸收二氧化碳、淨化空氣,進而達到緩和都市氣候溫暖化現象、促進生物多樣化、美化環境的目的。

綠化量指標與基準
  過去建築都市相關法規為鼓勵綠化,有綠覆率、喬木植栽、栽種密度之規定。但它們通常以覆土深度、樹徑、喬林數量來規定綠化量,除對喬木有所認定之外,對於灌木、蔓藤、草地以及建築立體綠化等,多樣綠化的環境貢獻量並無具體評價,各植栽之間的合理換算亦付之闕如。事實上,綠化對於地球環保最大的貢獻,莫過於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來固定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進而可減緩地球氣候高溫化。因此本評估體系關於綠化量的評估,以二氧化碳固定效果作為綠化評估法的共同換算單位。

  根據植物學研究顯示,植物光合作用量與植物葉面積成正比,因此本指標依照樹葉面積,把植物分為七類層級來評估二氧化碳固定效果。此數據是根據溫暖氣候下的樹葉光合作用之實驗值,解析而得的二氧化碳固定效果。其數據代表某植物在都市環境中從樹苗成長至成樹的40年間(即建築物生命週期標準值),每平方米綠地的二氧化碳固定效果。

如何達到及格標準
  建築物在綠化設計上,若注意下列事項,應可達到上述基準要求:

  • 在確保容積率條件下,應盡量降低建築物縮小實際建蔽率一成以上以擴大爭取更多的綠地空間。
  • 綠地面積至少在15%以上。
  • 空地上除了最小必要的鋪面道路之外,應全面留為綠地建築物。
  • 避開原有老樹設計,施工時保護老樹不受傷害。
  • 大部分綠地種滿喬木或複層綠化,小部分綠地種滿灌木。
  • 在大空間區域應盡量種植喬木,其次再種植棕櫚樹,然後應在零散綠地空間種滿灌木。
  • 在喬木及棕櫚樹下方的綠地應盡量密植灌林,以符合多層次綠化功能。
  • 即使在人工鋪面上,也應以植穴或花台盆方式,盡量種植喬木。覆土深度足夠,其二氧化碳固定效果均視同於自然綠地的喬木。
  • 綠地盡量減少種花圃及草地,尤其人工草坪對或草花花圃空氣淨化毫無助益。
  • 利用多年生蔓藤植物攀爬建築立面以爭取綠化量。
  • 盡量在屋頂、陽台設置防水排水良好的計人工花台以加強綠化,但是應該注意其覆土量及防水對策。
 

 

 

 

TAIWAN ARCHITECTURE & BUILDING CENTER
Add.:3F., No.95, Minquan Rd., Xindian Dist., New Taipei City 23141, Taiwan (R.O.C.)
E-mail:service@tabc.org.tw
Tel:+886-2-8667-6111
Fax:+886-2-86676222,+886-2-86676397
 
© All Rights Reserved